English

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到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1999-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但拥有辽阔的中原腹地,而且拥有广袤的边疆地区,中国边疆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十分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历史,其中也包括了边疆地区发展的历史。

研究中国边疆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我们的先人留下了大量著述。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边疆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在逐渐实现由近代发展阶段向现代发展阶段的过渡中,出现了始于20年代末的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高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学术界的边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的中国边疆研究(主要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方面)在指导思想的转变、研究重点的转移、研究成果的分布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局面,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对边疆研究对象人为地割裂和某些禁区的形成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边疆研究的深入;80年代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中国边疆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迎来了新的研究高潮的到来。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中国边疆研究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了仅仅研究近代边界问题的狭窄范围,开始以中国古代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为研究重点,促成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大发展;二是突破了边疆史地的研究范围,将中国边疆的历史与现状相结合,直面当代中国边疆面临的新状况、新问题,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现状,使中国边疆研究面临新的定位:将中国边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并对此进行历史的和现状的研究。总之,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前景,即是中国边疆研究不但要追寻边疆历史发展的轨迹,还应探求边疆发展的现实和未来。

中国边疆研究面临的历史使命,需要有多学科的协力进行。中国边疆研究的深化离不开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宗教学、哲学、文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学者的参与。因此,中国边疆研究实现向构筑中国边疆学的飞跃,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

基于近百年来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积累,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兴旺,当代中国边疆问题日益为人们关注,中国几代学者努力神往的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框架构筑重新提上议事日程。笔者以为以下五个方面可作为构筑中国边疆学学科框架的思考要点:

一是中国边疆研究应以中国边疆学来命名;二是中国边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但也包括自然科学的部分内容;三是中国边疆学要通过研究中国边疆的历史和现状,进而全面揭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探求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治国安邦之策;四是中国边疆学的内涵应包括中国边疆的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军事、社会、文化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应包括中国边疆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五是中国边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包括传统的历史学、地理学,还因为考古学、政治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以及某些技术学科的介入,使中国边疆学不仅成为一门学科群体,而且又是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当然,中国边疆学学科框架的构筑以及内涵、外延、特点、功能、方法尚需进行缜密的思考、大胆的探索。它的构筑只有在中国边疆研究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